目前,我国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三根支柱。其一是国家法律强制的社会养老保险,由社保机构管理运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其二是企业年金,由合乎条件的企业自愿为职工缴纳,正逐步交给保险公司、基金等专业机构代为管理运作;其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即商业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如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今年曾披露,全国社保基金缺口达一万亿元,且社保基金覆盖的劳动力人口仅15%,大概相当于世界水平的一半左右。
就全国而言,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保水平难以提高。除了历史欠账外,我国快步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农村城市化的进程,都需要更多源头活水注入社保基金。但是,目前可供开掘的源头活水却非常有限。调查资料表明,从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社会保险项目看,中国多数地区仅雇主缴费已经达工资总额的30%左右,个人三项保险缴费合计也在工资额的10%左右,这个比例已经明显高于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缴费水平。同时,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有限的政府财政也难以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对个人而言,即便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其保障的也只是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在发达城市习惯了较高生活质量的居民而言,社保所能提供的保障水平不能满足他们晚年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企业年金的状况呢?《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要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还要有内部协商机制等条件才有资格建立企业年金。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国有企业如宝钢建立了这个机制,覆盖面并不广。今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官员透露,目前企业年金筹集的资金只有500亿元,指望企业年金大幅度提升保障水平同样不现实。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