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人的投资行为是保证社会资金循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社会资金以工资等收入形式由企业部门流向居民部门,而居民部门通过购买产品与消费的行为,消费了产品,同理又使资金回流到企业部门用于再生产。当居民部门的收入大于消费时,必然产生居民部门剩余资金如何回流到企业部门的问题,个人的投资行为则成为保证社会资金循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因而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可能成为投资者。每个人都有一个投资理财问题。
亚当·斯密说过:“社会上各种人虽然都在纷纷为着自己的私利而奔走,但是最终都创造了全社会的总利益。”因此,追求个人利益的投资理财活动,不仅使自己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而且个人投资理财的结果是使社会财富结构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显然,个人投资理财活动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二、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手中的闲钱多了起来,而如何理财,如何用好自己的钱,如何使之保值、增值,也就越来越为富裕起来的人们所关注。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个人投资者日益成熟,其投资的选择权面对丰富的投资品种可以较充分发挥。随着跨世纪钟声的敲响,我们已经迈入了新的二十一世纪,在新世纪曙光的照耀下,我国的个人理财时代在祖国的大地上蓬勃兴起。具体来说,中国个人投资理财时代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个人收入水平提高,可供个人支配的财产份额
增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成为世界经济中耀眼的明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收入水平同步提高。同时,随着医疗、养老、住房等制度的改革,个人收入也逐步包含了计划经济体制工资收入中所不具备的许多内容,这样在客观上提高了个人收水平的绝对额,个人支配的财产份额在GDP中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历来把节俭当作一种美德,节俭在老百姓思想中根深蒂固,这表现在经济生活中,个人财富的存量不断攀升。1978年,中国个人资产存量788亿元,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再加上股票、债券、外汇等,各类金融资产存量已近15万亿元人民币。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供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选择的金融渠道增加。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银行长期以来包揽了全部的金融服务。从金融中介主体的缺乏可以看出居民个人投资理财渠道的单一与缺乏。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在短短十年时间改变了这一状况。90年代初资本市场的建立催生出一批证券中介机构,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体制,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各类渠道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较健全的可供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选择的渠道。同时,各类理财的工具也在竞争中推陈出新,不断扩展着个人投资理财的空间。(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