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明天,我们的养老到底靠谁?是靠社会还是靠子女?养老,这是一个不能再拖的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养老问题。江苏省政协委员郑清(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也提交了养老方面的相关提案。7月7日,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这几年,政府在养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您对这个怎么看的?
郑清:政府部门出台的养老规划十分喜人,养老设施项目建设得也很不错,但老百姓的直接感受并不是如此,与文件所描绘的养老蓝图还是有所差距。为什么?我认为,关键是要落实到实处,千万不能成为花架子,政府要加大监督力量。
记者:独生子女异地工作、安家落户,许多父母便成为空巢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如何养老?
郑清:不管是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还是从客观实际来看,今后我们90%的老人还是要在家里养老的,因此在维持现有的家庭养老机制水平的基础上,要重点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社会化服务。社区实现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其中以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拆除“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将成为今后社会居家养老的方向。
记者:一方面老人喊“住养老院很贵”,一方面民办养老院喊“办养老院很亏”,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郑清:养老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是难以解决的。政府需要在制度、法规、政策诸方面予以有力的引导和推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功能,使得社会资源向老龄产业流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建议加快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其中,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解决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等人群的基本养老问题。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为那些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费用的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可采取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承担的方式进行。市场型养老机构,则主要满足有较高支付能力群体的养老需求,这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政府对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事业,如各类民办养老机构,要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