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达国际健康城打的是一种医护结合的整体的健康照顾牌。据该健康城的导游员小贾的介绍,该健康城的养护中心设置床位12000张,它背靠的三甲医院燕达医院则设置床位3000张,其中医疗床位2000张,康复床位1000张。所以整个健康城是以养护为主,医疗为辅。以三甲医院为医疗后盾,有实质性的医疗保障,可以解决老年人看病的实际问题。
田利剑认为他们的养护中心既专业又领先,“我们很多设施是全国第一,比如第一个引进天轨移位系统、第一个引进心电遥感监测系统、第一个将温泉引入宾客房间、第一个用智能化座便器、第一个引氧气入室(即直接插管吸氧,不用瓶子)。我们用的全部是护士,不是护工。”除了这些专业的医疗设置之外,在这个养护中心的设计中,还有温泉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球馆、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理发室、中西餐厅、咖啡厅、酒吧、图书馆、银行、邮局、超市、老年大学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养护中心附近,还建立了四所教堂和寺院等,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信仰者提供了礼拜或祷告场所。这个设计可能和他们的国际化思路有关。
现在燕达入住的人员还不是很多,但田利剑看起来还是很有信心。他为记者分析了一下市场的空白点: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型医院、康复疗养中心与老年养护中心呈分离状态。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满意的康复和疗养,这就给了燕达这样医疗和养护合二为一的机构提供了机会。而且,燕达健康城的地理区位,可以弥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心区由于医院病床数量有限、高水平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城市空气质量不理想等缺点;又可以弥补郊区的康复疗养中心缺乏高端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服务的不足。
风险和瓶颈依然存在
对于各路资本来说,养老产业、养老社区无疑打开了一扇投资的大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养老产业还不能说已经形成气候。养老产业的总体规模、服务和配套与欧美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和监管制度。
就消费观念而言,养儿防老、居家养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目前很多人并不会选择养老社区。另外,养老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不管企业还是机构,收支平衡或者盈利是其存在和扩张的基础。这方面中国的养老产业先进入者还有一段路要走。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有养老床位3万张,养老机构144家,其中129家是民办。总体而言,养老机构都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很多要靠民政部门的补贴才能维持运转。
关于盈利问题,有不同的说法。奚志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亲和源的发展方向是走养老服务这一块。事实证明,我们创新的商业模式是盈利的。”有一次他反问:“我们不盈利,风投能进来吗?”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