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当前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问题更为严峻。
为了更好地探讨中国金融机构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新型健康养老产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金融时报与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共同主办了以“新世纪的中国梦”——养老社区产业发展研讨会。金融时报社总编辑宋辅良致开幕词,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上海市崇明县副县长朱建江、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讨中心主任曲晓辉等发表了主题演讲,泰康人寿助理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行业、高等院校、福利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养老社区创造生命华章”、“商业化养老保障体系的社会效益”、“从摇篮到天堂——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理想之城——养老社区最佳经验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与会者达成共识:在经济基础发展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社区产业兴起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但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推动、长期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借力于保险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养老社区产业目前困难重重但未来前景可期
1.北京汇晨老年公寓理事长马剑:
马剑认为,作为一个实际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人,总的感觉是难,非常的难。这个行业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过我见过的所有服务业。
第一个困难来自于政策法律环境的缺失。
从法律规范来看,这个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国内养老院的基本分类尚不清楚。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不同的名称后面代表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规范来建,服务标准怎样,人员如何配备,一系列的规范都没有,大家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做。
第二个困难来自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
养老行业在目前阶段是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但现在这方面的政策基本没有,或者说有的也落实不了。养老行业最难之处在于它涉及到的政府部门之多超过所有其他服务行业。养老院最基本服务是保证老人的医食住行。居住方面涉及到所有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医疗方面,涉及到卫生部门和人保部门。我们申请了一年半,医务室的社保问题至今无法解决,很多老人因为这个原因离开了我们的公寓。
而从实际经营角度来看,困难和障碍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目前的有效需求有限。
北京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60万,但是再做细分就会发现能够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很低。比如说现在住我们老年公寓健康型的老人平均年龄74岁,护理型的是84岁。如果按这样的年龄估算,一大批老人就筛掉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