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较大金额的花费预计方面,也要学会“按比重分配”。我们发现,很多家庭都将孩子的教育费、父母的赡养费特别是医疗费用混在一起随便使用,没有区分账户对待,更没有统一的筹划,家庭账务状况比较混乱。我们建议这样的家庭先预估一下资金的使用时间、使用金额,再寻找相应的积蓄方法。
孝养父母、清偿房贷、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准备,这4大花费最好能同时进行,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不要因为计较准备顺序,结果就耽误了其中某一项费用的准备。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资金分配的比重,以确保专款专用。
困惑4:有儿子(女儿)做靠山,将来退休没什么好担心的。
“宝宝,爸爸妈妈以后就靠你啦!要快快长大哦!”小豆豆刚出生13个月,陈礼羽和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想到了将来。“我们宝宝在抓周儿的时候,可是拿了算盘的,将来一定善于理财,财运亨通啊。”礼羽高兴地说,在一周岁生日时,她和先生给宝宝准备了算盘、笔、书、羽毛球和钱,因为宝宝平时贪玩,他们觉得一定会选羽毛球,没想到,宝宝对算盘最感兴趣,拿在手里就不想放,“以后我们就等着享他的福啦,等我们退休了,没准真能周游世界呢。”虽然抓周儿只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风俗,但倒是给了礼羽夫妇很多的遐想与期盼,就连退休后的生活,他们也把一份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和礼羽夫妇有些相似,年近半百的范烨和太太也对女儿的未来十分看好,“她现在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每次考试都在前十名,将来上名牌大学一定不成问题,等毕业找个好的工作,我们两个的下半辈子就不愁了。”范烨说,他和太太从来没有为养老的事情担心过,虽然他们知道养老金空账、老龄化等很多社会的问题,但想到自己有女儿这个“靠山”,他们依旧觉得很有盼头。
点评:随着社会老龄化压力增大,“养儿防老”观念落伍。
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在长辈们眼中,儿孙满堂就等同于老来无忧。不过,时过境迁,风俗可以沿袭,养儿防老的思想却不得不变一变了。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下,越来越多家庭的结构变成了“倒金字塔”形,“4-2-1”家庭模式非常普遍,这与过去的家庭模式反差巨大。过去的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养老生活可以依赖于多个子女的共同照料。再来看看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只生一胎。这样一来,未来家庭的格局只会是“2-1”、“4-2-1”甚至“8-4-2-1”了,依靠多个子女来赡养老人的情况不复存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