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个人养老模型亟待建立
国际公认标准表明,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衡量,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居民的养老方式主要由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理财养老组成。由于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人的养老成本在不断攀升。”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指出,在大中城市,夫妇两人退休后从60岁至88岁仅食品消费支出就高达100多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住房、医疗等大额支出。
在庹国柱看来,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作为养老体系的基础,其发放的目标替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比)不超过58%,不仅不能保障个人退休生活水平,而且也无法应对养老所需的医疗、护理等额外支出。
在社保养老之外,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流养老方式,但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问题日渐凸显:人口总量多、工作人口少、人口老龄化三个特点同时并存。因此,在“4-2-1”的家庭结构中,未来家庭养老实属独子难当。
而在理财养老中,传统储蓄理财日益受到通货膨胀的吞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2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连续6个月超过2.25%,可见,储蓄养老在应对未来高昂生活费方面已力不从心。同时,要保证养老资金的足额、安全、增值、专用等,具有高风险的房产、股票、金融衍生品等理财方式,更是把未来寄托在未知数中。
“商业养老保险弥补了传统储蓄和高风险理财的不足。”庹国柱认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养老组成。晚年的生活品质很大一部分是靠个人在职时的养老理财方式选择。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由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的养老模型亟待建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