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项目先后投了3。5个亿,到目前为止只收回了一半。”
76岁的徐爱光是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目前杭州规模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金色年华”的创始人。一头银发的她面色红润,有着比年轻人更旺盛的精力。徐爱光说,50年内将有一万多老人在他们建设的养老公寓中度过余生,这是她在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退休后一直以来的梦想。
68岁那年,一直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徐爱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终于有了做这样一个项目的机会,8年后的今天项目的一期已经顺利运转三年,她却感到了困惑。“先后投入的3。5亿元,除了居家式公寓收回一半投资外,基本入不敷出。看到老人们住在里边很快乐,我特别有成就感,但另一方面没法向投资人交代。即使他们的出发点并不为了赚钱,可也不希望一直往里亏本呀。”
“目前浙江省大约有近20多个民办的养老机构,但经营状况都不乐观。”浙江省民政厅慈善促进处处长黄元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养老机构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的问题。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是政府出资建设,但需求量远远超过现有的供给,“往往出现的是郊区空床多,市中心却一床难求的局面。”
老龄社会
催热养老市场
高大妈今年70岁,目前住在杭州的紫阳养老公寓,她告诉记者杭州的养老机构她一共住过三个,第一个住了一段时间后倒闭了,第二个在近江住了两个月觉得不满意,于是又搬到了鼓楼附近的紫阳养老公寓。“这里设施不错,护工也很专业,楼下还有医务室,我住在这里很放心。”在紫阳养老公寓采访时,记者发现,这里的每间房间等同于普通宾馆的标准间,除了食堂、监护室、活动室和放映室,还配备了社区医务所,设施很完善。
高大妈有三个儿子,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母亲住进养老院,“我的房子在拆迁,住到儿子家我不愿意,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忙,不想他们抽身来照顾我,在这里我更加安心。”
和高大妈不同的是,住在楼下的姚大妈则有宽敞的大房子,退休后的保障收入也不低,“在家太寂寞了,儿女在外地。”姚大妈选择进入养老公寓的原因除了有人照顾外,还是希望有人陪伴和聊天。入住养老机构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归属也是老年新生活的开始。
目前浙江有多少老人?“去年的数字是789万。”浙江省民政厅处长黄元龙告诉记者。以65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为老龄社会的标准,2000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浙江省则早在1987年提早13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去年浙江老年人的比例是16。6%,比全国高4至5个百分点。可以说老龄化形势已经很严峻了。”
“一张床位一个老年人住进去,短则10几年,长则30年。而老年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黄元龙说,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是可以预见的。“我算了算如果有7万老人有这个需求,市场是很庞大的。”严先生在外省做房地产开发,最近他有打算回到浙江投资建设老年公寓。“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不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