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进行养老产业投资,是具有创意和多赢的资本安排。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主要采取传统的养老院方式。尽管养老院床位远远供不应求,但其环境、管理方式和迟暮氛围还是使许多生活尚能自理特别是活力的老人望而却步,以致养老社区这种新的养老机构的商机凸显。但是,养老社区从立项到开发、运营和回收,周期相当长,而且在法规、制度和机制上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相比股票、基金、债券、黄金和房地产投资,养老社区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由于养老社区投资无法在短期获得暴利,很难引起热钱的追逐。另一方面,就养老社区投资的资金来源而言,保险资金的介入具有先决和持续的优势。保险资金的陆续积累和长期持有的特点,与养老社区逐渐开发、陆续交付和稳健回收形成一个对应的闭环,使保险公司可以低风险介入、长期稳健运营和持续平稳获利。结合房地产开发的养老社区建设,可以借助实体资产的持有,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和分享资产增值化的收益。保险资金的运用及其效益,直接决定着被保险人的利益。低风险、长期持续平稳获利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国中产阶层的崛起,正在为养老社区累积着日益壮大的客源。如果对当前的中产阶层以行政型、技术科研型和管理经营型来表征的话,这个队伍发展迅速。有学者预测,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照目前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这一数据和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美国美林公司的预测大致吻合。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报告称,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美国美林公司预测,未来10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带来了国民文化、教育、科技和管理层次的显著提升,在此期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大批人正在陆续进入老龄阶段。对于经历过曾经的辉煌和岁月风霜的老人群体,繁华落尽而体能递减,握有财富但家中无人照看,究竟应该怎样安排晚年生活,是老人群体自身及其家庭和社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虽然所有老人都企盼家庭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但是,人口流动频繁、老龄化加剧和抚养系数比持续上升,必将逐步改变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很显然,不但目前1。6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很多由于现有养老机构容量有限无法实现机构养老,900多万失能失智老人,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加之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活力老人的庞大养老需求,中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期待。
养老产业建设具有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意向。毋庸讳言,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财政支付能力不可能广泛提供条件优越的机构养老条件,因此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养老事业应该而且必须由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分担,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只能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运作来实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2010年1月28日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老龄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