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传统型养老险 | 分红型养老险 | 万能型养老险 | 投连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养老险频道 > 分红型养老险 > 正文
年金商业养老险值得投保吗?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保险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的。保险选对了,就快乐无忧;选错了,就后悔莫及。因此要耐心挑选适合自己的保险。看看深圳的年金商业养老险怎么样?

  6月下旬,中国保监会印发了《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的通知,明确了“补充养老保险的个人交费部分则可在个人工资薪金收入30%以内的部分,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通知》还规定:企业为职工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在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8%以内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而目前深圳的情况是,养老保险除了企业年金有工资总额6%的税前列支优惠外,其他的商业养老保险并无税收优惠。

  同样是第一批被列入保险创新试点城市的深圳,也嗅到了传统补充养老保险春天的气息。有人认为,税收政策的出台为企业年金市场“打开了一条门缝”,这是一部令所有养老险公司欢呼的方案。

  传统商业养老险萎缩

  2006年,深圳市政府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出台了《深圳市企业年金实施意见》,将传统补充养老保险转制为正式的企业年金。但是《意见》同时废止了1997年颁布的《深圳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案》,这意味着补充养老保险的另一支柱———商业养老险的税收优惠也因此被取消。至此,深圳市商业养老险的政策出现了“真空”地段。

  “因为没有政策支持,加上税收优惠被取消,商业补充养老险的吸引力弱了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都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推广它了,这样两年下来,补充养老险市场的保费量萎缩了不少。”某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渠道部经理王翔(化名)告诉记者。

  截至2006年底《深圳企业年金实施意见》出台,深圳市已有858家企业按照《关于印发深圳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案的通知》建立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案,参保职工64552人,基金规模23.26亿元,资产管理收益累计2.22亿元。据记者了解,这些企业覆盖了深圳大部分大国有企业,几乎每单的缴费数量都超过千万,这些大国企是前期补充养老保险的主要购买者。

  “先前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还算比较容易推广的,后来的企业年金制度,在市场上推广起来更难。”

  企业年金江山难打

  6月26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下了中钢集团及企业年金项目受托项目,让其他养老险公司艳羡不已,因为在年金市场签下这样的大单是一件盛事。

  相比其他保险产品保费规模的高速增长,深圳企业年金市场进展并不快。据记者了解,2007年第二批获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公司,有些至今仍未能开出第一单。保险公司替有意向的企业做方案、办各种手续,一单服务3个月是很正常的事,遇到不顺利,半年也签不了。

  困难来自多方面,一是监管流程复杂。企业年金涉及到受托管理、委托管理、账户管理、投资管理等四方面的合同,导致监管流程长,出现多头监管局面。企业年金的签单,需要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协调,做多方面的报备工作,使签单周期非常长。

  二是可供开发的国企渐少。企业年金的主要购买者是国企,但在深圳的国企不算多,很多都在2006年之前做了补充养老险计划,后来由政府一起移交给了平安养老险公司。

  2007年1月底,深圳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将总计规模达23亿元的原有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整体移交给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管理,转变为标准的企业年金。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成功获得了转制业务的“第一单”。

  目前,深圳养老保险公司将目光瞄准外资企业。一些外资公司管理人员的保险理念更为前瞻,相对容易突破。深圳民营企业虽多,但是民企因赢利压力大,往往更愿意选择股权激励等方式给员工发放福利。

  人才的缺乏也制约了整个企业年金市场的开拓。“深圳的企业年金市场像一块铁板,太难推进了。”王翔透露了自己从业多年的苦衷。企业年金市场虽难以推开,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却要求更高了。“年金市场上的销售人员和普通保险销售人员不太一样,普通代理人转做年金,业务周期长,拿到的提成少,新人往往没等到开完第一单就脱落了。现在我们会招聘有证券、银行从业经验的,最多的是从做过团险的队伍里找,保险公司非常缺乏那些资源丰富的,能帮助开拓一方市场的人。”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