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在的年轻人未来很可能无人可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养老金缴存比例。目前国家规定的个人缴存推荐比例是工资的8%,公司另外负担20%~22%。所以理论上,如果没有养老保险,你的工资至少可以再多28%。
不过,公司帮你交的那20%是统筹的,说明白点就是大部分都打水漂了。这部分对企业的压力很大,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也相当于将成本转嫁给年轻人。而你交的那8%只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更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大幅缩水。
养老基本靠运气
养老规划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替代率,它是指你退休金价值占退休前工资的百分比。目前养老保险替代率低于退休前工资的50%。由于退休金不随通货膨胀增长,真实替代率可能只有30%还不到。加上全国有2000多个养老保险统筹区,算法、发放标准以及养老金来源,都是未知数。
事实上,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出也不过20年,政策却变来变去:
1990~1995年(提前退休):国家倡导提前退休,那时候退休就意味着工资减少,基本没什么人同意。当时不少企业甚至给提前退休者提升两级工资的待遇,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提前退休。当年很多人,30几岁就可以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目前这批人员都由财政负担,退休金也都随着通胀增长,福利远比没有退休的人好得多。
1996~2003年(工龄买断):随着国企负担加重,许多企业倒闭,没有倒闭的企业也流行“工龄买断”。那个年代下岗的工人被称为“4050”,也就是女的40岁以上,男的50岁以上的人群。这些人中有些人再过几年就可以享受到财政养老金了,但也都失之交臂,只能领取少得可怜的补贴,远不如当年提前退休者来得幸福。
2004~2007年(通货膨胀):近几年物价上涨严重,但养老保险金却并不会随着涨,而是看政府的心情给予一定补贴。这就造成了在这个阶段退休的人,未来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仅靠退休金可能连生活费用都无法承担。
养老金被寅吃卯粮、政策又变来变去,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说实话,办法不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