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京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达245万,即每6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这是2008年12月北京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描绘的蓝图。
在这一蓝图推进下的养老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困境?这1/6的北京人生活得怎样?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家庭、养老机构和社区,一探究竟。
家庭养老
子女有心赡养乏力
通州区宋庄镇的张爷爷,今年82岁,一直住在子女的家里。
“我和孩子住一起几十年了,子女们工作忙压力大,得体谅他们啊,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洗澡让他们先洗,看电视随他们的意。”面对我这个采访者,张爷爷念叨着自己的“幸福经”。平日,张爷爷还帮儿子儿媳跑跑腿,买个菜,充个话费啥的。
在北京,像张爷爷这样身体健康、腿脚利索精神好、儿子家的房子也大的老人并不多。很多老人上了岁数,或身体不好,或脑子已不太好使,或子女的生活条件不太好,养老便成为大问题。“现在房子那么贵,成家的子女多数挤在巴掌大的空间里,把老人接过去让他们住哪儿?”家住东城区的吕女士说。
“我的孩子有的正吃着低保,能不补贴他们就算不错啦。”72岁的王大爷一脸无奈。碰见王大爷是在去崇文区体育馆路托老所途中。他正拄着拐杖拎着买好的馒头往家走,抬脚落脚显得格外吃力。10年前,王大爷还骑着单车去买菜,现在,100米的路他足足走了10分钟。与王大爷身体同样每况愈下的,还有他的储蓄。不久前,老伴儿因急性脑溢血被送进医院住了一个月,10万元钱就没了。省吃俭用一辈子,都不够手术住院费。王大爷每月能取到退休金和养老金共计3680元,除去每月药费还剩2000多元,用于日常消费也还基本凑合,但如果再补贴子女、买服务请保姆就无能为力了。
从事保险工作的王女士下月就要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了,可事业上的成就并没有抹去生活上的隐忧。她家中现有3位老人:60多岁的爸妈和80多岁的奶奶。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住家保姆照顾。“3年前的一天,奶奶半夜上厕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我平日到处跑业务,根本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没办法,只能找个住家保姆。”王女士说,这两年保姆费用越来越高,找个可心的素质高的保姆并不容易。
长期研究家政服务问题的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刘明辉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家政业的劳动力资源逐年递减,而需求量年增20%。绝大多数家政服务组织缺岗率达10%—30%,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
在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居家养老风险巨大。“许多城市出现了老人死在家中却无人发现的情况,这说明以家属照顾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功能是残缺和不完整的,已经难以应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挑战。”北京大学人口所穆光宗教授说。今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指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占全国老年人口的23.08%。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