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9日),全国首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奠基仪式在北京怀柔举行。这个由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项目计划用十年时间在全国建设100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以此模式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也认为,大规模集中管理的养老机构建设应当受到约束,而社区型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得到大发展。
养老模式有望变化,其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社区居家养老渐成趋势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养老产业是一个大产业,未来占GDP的比重可能达到10%~15%。”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下,各路资本已经伺机而动,一场围绕“银发经济”展开的产业经济正在快速、规范、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存在3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其中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在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的养老院中,让老年人得到相应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它是指老人住在家庭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一些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比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上门、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
与前两种养老方式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郑功成认为,在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保持理性,即尊重国情、伦理与老年人的内心愿望,以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为目标,以机构养老为补充,而不能误导公众,以为机构养老才是老年人幸福的去处。因为老年人需要的是与熟悉的社区环境并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而目前一些地区兴建成千上万张床位的大规模养老机构无疑是违背老年人意愿的做法,一旦养老院的老年人同步进入高龄,每日相对的都是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每日都可能面临老人死亡,结果自然是无法确保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