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养老准备情况并不乐观。
11月,花旗银行和友邦中国联合发布《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该报告发布了首期中国城镇居民养老准备指数,该指数得分为62.6分,“仅合及格线”。
12月9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
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在京发布的《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也透露出了类似的讯息:2015年我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51,虽与美国并列全球第三,但仍有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对于退休没有充分准备。
上述报告指出,目前储蓄、社会
养老保险仍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居民退休收入结构的多样性有待完善,政府、雇主、个人均需要对退休生活承担责任。值得注意的是,35~44岁的受访者尤其缺乏“后备计划”以应对收入中断带来的家庭及个人财务风险。超过一半的居民受访者意识到日后有接受长期护理的需求,有70%的居民愿意付出每年收入的0.5%~1.5%购买此类产品,但大家还是普遍担心该类产品费用过高、难以支付。
“减税养老”呼声日高
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养老问题再度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
近日,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公开表示,个人
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或将在12月底前出台,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酝酿8年后也将最终落地。
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础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个人商业保险。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费占比达90%,尽管其缴费率已达28%,远超10%的国际水平,但平均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资),则从77%持续下滑到了目前的45%左右。因此,“减税养老”的呼声日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国务院早在去年8月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就已明确提出要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进一步表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将采取类似EET(缴费及收益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再根据当期税率表缴税)的政策,推进方式为:先在个别地区试点,再在试点的基础上,财政部和保监会一起研究提出全国方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表示,对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在今年内落地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