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应积极整合行政、医疗和社区福利等资源,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社区协调社区福利资源和老龄产业的开发,为从事社区养老的社会组织、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士提供进入社区的便利。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马同林说,还应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对社区老年人特困群体进行梳理,配置一对一服务,体现人道关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医养结合的托老中心
市政协委员王峻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到,“医养结合”是一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模式。
王峻建议出台石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规划、管理、服务等相关实施细则,使“医养结合”养老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拓宽“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由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开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根据老人需求,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自理及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
王峻在提案中提到,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医养结合的托老中心,加强养老机构和就近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养老机构将部分闲置床位提供给医院,有条件的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医院对机构中老人实施医疗服务,或将新建的医院与养老机构就近规划。适当延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入院时间或放宽医保限额;符合条件的社区医院应给予养老床位及运营补贴。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针对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积极支持引导在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养老护理、康复、管理等老年养护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在职培训,建立在职人员的定期轮训、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凭资质上岗,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化队伍。
为老人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心灵慰藉
市民革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急剧加速,截至2015年底,石家庄市60周岁以上老人1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2.9万,占老年人口13.39%;农村老年人约120万,占老年人口75.9%;空巢老年人家庭占50%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12%以上。据权威部门的科学推算,从2005年至2016年,石家庄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4.5%左右,年均递增老年人近8万。其中必须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2015年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年龄在2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421家庭结构”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