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保障与投资功能为一身的理财产品,投连险的“重出江湖”迎合了一些投资者的市场需求。然而,自1999年在国内问世以来,投连险曾于2003年、2008年两度遭遇退保风波,其间无不与当时股市暴跌有关。时下,投连险的再度开闸虽然正逢股指处于上升通道中,但资本市场历来都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投连险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值得探究。
事实上,投连险设计的初衷本是为了让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同时,还能分享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上世纪80年代,正值美国资本市场持续走强之际,投连险顺势而生并受到追捧。但应当看到,该险种尽管拥有了投资功能,但是却不能本末倒置。投连险首先体现的是保障功能,然后才是理财投资。然而,它在国内的角色却发生了功能错位,市场过度高估了投连险的投资功能,而作为根基的保障功能却被人为弱化,最终让其承受了较高市场风险,这是之前投连险多次遇挫的根本原因。
追根溯源,我国投连险只是复制了国外经验的“壳”,但却未将其本源消化吃透。数据显示,在股市飙涨的2007年,投连险保费收入竟然实现了367%的增长;而在股市走熊的2008年,投连险保费便一路下滑。仔细探究,客户与险种要求不匹配、保险公司专业团队缺位、监管弱化等方面的疏漏,让投连险在我国发生了“变脸”。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