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投连险,终究是主打投资为主的险种。强调投连险的保障功能,永远只能是锦上添花。1999年投连险首次问世之后没多久便遭遇了之后持续数年的大熊市,能够在投连险中赚到钱的保户少之又少,反而是闹出了不少纠纷。
许是对此引以为戒,后来大量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在投资风格上倒是稳健了许多,严格控制股票投资的仓位。
稳健,对保险公司经营固然不是坏事,但是在代客投资上,过于谨慎就是大毛病了。2006年,A股开始复苏,上证指数一路由1000点上涨至6000点,这期间,遇上明星基金,涨幅煞是了得,但投连险呢,大多数依旧是那不温不火的样子,往往是股市指数已经涨了100%,而对应的股票型账户不过上涨了50%-60%,如此磨磨蹭蹭的赢利率怎能让急于赚钱的投资者满意?
其实,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投连险都采取多账户制度,往往既有激进的股票账户,亦有保守的债券账户,当中一般还有一个混合型的账户,其产品线和基金并无两样——既然已经提供了不同风险的账户供投资者选择,那么每个账户就应当恪守本分,做出该有的收益同时承担对应的风险才行,而一些公司的激进型投连险账户业绩还不如相对温和的混合型基金,这的确是让人难以接受——投资者不愿捧场也怪不得他们了。
只有销售没有营销
投连险和基金都是金融产品,但是比较这两者的市场推广措施,人们就不得不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投连险,而投连险难以博得投资者的好人缘亦是顺理成章的了。
投连险怎么卖?代理人和银保渠道的推销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具体是以切身为投保者考虑提供更合适的理财产品,还是掩盖实情、欺瞒误导,把客户“忽悠”进来了事?这就完全看销售人员的职业操守了。事实上,正是大量投连险销售中的误导,尤其是强调投连险是“基金加保险”没有风险的说辞,让许多投保者对其寄于过高的期望,而一旦遭遇损失后,自然因为产生受骗上当的感觉而对投连险评价大减。
投连险除了“卖出去”外还该干什么?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卖出去”似乎就是投连险的最后工序了,似乎除了按规定在官方网站和指定媒体披露最新的账户净值外,投连险背后那一个个客户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投连险的投保者而言,大把资金委托给了保险公司,很多时候却连投连险的管理者拿了这笔钱去做什么,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都不甚了解,这又怎么能让投保者放心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