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明确行业门槛和标准
尽管国内投资养老社区的热情高涨,但尚存在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的缺失。北京汇晨老年公寓理事长马剑2月份曾表示,目前养老社区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规范来建,服务标准怎样,人员如何配备,一系列的规范都没有“大家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做”。
吴焰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对养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为保险公司等社会化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级标准,明确相对应的行业准入门槛和服务规范。可以考虑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作单独投资类别管理,根据各类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资金管理能力和经营历史情况等,对该项投资比例实行差异化、弹性制管理。”吴焰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涉及面广,投资金额大而且期限较长,中国养老行业在目前阶段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但现在这方面的政策基本没有,或者说有也落实不了。比如,就目前而言,老人进商业化养老机构的费用都是个人承担,没有政府资助,也没有保险的支持,全靠个人或者子女承担,有实际支付能力的人并不多。
对此,吴焰建议,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税收优惠力度,例如,可以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类别和等级等,减免或缓征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对开办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公司和相关从业人员给予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对机构和个人购买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给予税收减免、递延纳税等政策优惠。
建议2
将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起来
此前,已经多次率队赴日、美调研当地养老社区的经营模式的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寿险企业投资养老实体,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品质,缓解中、青年人群赡养父母的后顾之忧,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据国外研究机构数据表明,现代养老社区居民的寿命,往往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出8岁至10岁,同时医疗保健支出减少30%。
另一方面,从产业链来看,养老社区能有效推动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和老年科技产品等上下游产品的创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同时有效整合关联产业。
对于保险产品创新,吴焰提出探索以自有房产倒按揭方式入住养老社区的养老模式。鼓励保险企业根据我国国情,加大对城乡居民个人保险保障模式的研究,将商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提前与养老社区服务相衔接的、能够切实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老年人实际生活需要的保险产品,通过平滑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上的消费提高个人购买养老保险服务的支付能力,努力扩大养老社区服务的接受面。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如果仅靠现有的养老金,大部分人不可能进入养老社区。而通过将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就可以提高普通老人的支付能力,使原本只能依靠社保养老的人也能享受养老社区生活。
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老人住养老院表明子女不孝顺,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还要加大对养老社区的宣传,促进城乡居民养老观念的积极转变。”吴焰在提案中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