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苓玲,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是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昨日,在龙湖观山水小区,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她说,前天她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就从报纸上了解到《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在这十件民生工作中,有一件与她这几年研究的课题密切相连,那就是“提前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内容。
“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是世界性的目标!”她认为,这次市委的决定提出“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就是让农村老人“社保养老”,今后拿着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体面地生活,老有所养。可以说,重庆在攻克这一世界性目标上迈出了一大步。
只有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
重庆商报:如何看待此次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重要意义?
刘苓玲:只要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次决定带来的变化。去年我市试点时,提出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确定的目标是2012年达到全覆盖。而这次决定提出的“提前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将比原来的目标提前一年,这是最大的变化。
可以说,以前提出的“全覆盖”比较模糊,不够清晰。现在提出的是“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明确了覆盖的对象,目标更具体。同时,还提出“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这里又明确了农民参保率。
市委下如此大的决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我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统筹社会保障。
只有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二层是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改变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这是最重大的意义,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要从家庭养老向社保养老发展,多渠道保障老有所养
重庆商报:你刚才提到改变农民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这给农村老年人带来哪些好处?
刘苓玲:自古确实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那是跟农耕文化相适应的。农耕社会,人口不轻易流动,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但现在,人是要远游的,难以在身边照顾父母,孝道文化的经济基础不一样了。所以说,到了今天,仅靠家庭养老是不行的。
再加上现在的农村青年收入低,生儿育女成本高,生活工作压力大,赡养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随着我国悄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问题逐渐突出。因此,要从家庭养老向社保养老发展,多渠道保障老人老有所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