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医保统筹都是封闭式属地化管理,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区也有各自统筹。而各个统筹区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同,因此缴费基数就有差异。各个统筹区都有自己的“大盘子”,现收现支,无法转移。参保者个人医疗费用通常随年龄而递增,而其在退休以后将不再缴纳医保基金,因此医保关系接收地希望得到转入人员以前的统筹基金,以便从容支付其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医疗保险互助共济作用有赖于“大数法则”,转出地必然想留下原参保人员的统筹账户资金,把“盘子”做大。
多头管理?
各类参保制度难衔接
当参保人从无业的居民,转变为有固定工作的职工时,他从居民医保如何转接到职工医保?农民从农村到城里打工,单位为其办医保,那么他如何从新农合转接到职工医保?当他不再打工回到农村,又如何从职工医保转接成新农合?记者了解到,这么问题如今仍是“老大难”,从国家到地方,均没有好的衔接办法。
“目前,劳动保障部门承担了医保,卫生部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医保资源部门分割、无法共享,还使得医保政策城乡多元、多头管理。”有业内专家表示,这种人为的“画地为牢”局面不转变,三种参保制度之间的“关卡”也就不好打通。
什么人都可转?
转入地难“消化”
“医保关系不像养老保险关系,养老金一个月发放几千,基本是可以核算的。而一个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费用动辄上百万,费用不可控。”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医保关系能自由转接,苏北地区的参保人一生大病,就立刻将医保关系转到医疗条件好、报销水平高的苏南,苏南肯定吃不消。“试想一下,如果南京一下子有几名白血病患者转入治疗,或是众多老年参保人转过来,南京的医保基金还能吃得消吗?”该负责人表示,这些“非正常”的“跳槽者”,在转接医保关系时或将被“卡”。
不过,有关人士透露,将逐步从“正常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做起,这些人身体条件好,是因工作变动而转移接续医保关系,对转入地的医保基金构不成风险。
专家建议,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精算,再据此确定参保人员统筹账户基金的地区分布比例。即统筹账户里的钱,按一定比例,分给转出地和转入地。另外,先统一各地的政策标准和医保待遇,再逐步实施统筹基金的转移,是比较可行的操作路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