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裴臻则提议,对于毕业“真空期”,应该完善整个保障体系的建设。譬如,是不是可以由高校在为学生入校作集体投保时,将这个保险约定期由4年延长至5年。
此外,裴臻还觉得,这不仅是大病医疗保障在“真空期”的缺失,还有失业保险等问题的隐性存在。
这既需要政策的覆盖,更需要与市场的联动。“只要有需要,而市场上找不到对应的产品,就说明这些空间有待开发,完善保障覆盖。”
政协委员建议 学校社会无缝对接
“我的看法是,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市政协港澳委员、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热心人士屠海鸣表示,多年前也曾发生过类似于黄腾飞的例子,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因救人而导致残疾,企业便放弃录用他,最终还是学校伸出援手。
屠海鸣表示,虽然从法律上,企业并无义务资助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但是从社会道义的角度,企业应该有所奉献。
“因为大学生本身是诚信的,他并无向用人单位隐瞒病情,得此重病也并非他所愿,那么用人单位缘何如此冷酷呢?”
屠海鸣倾向于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他建议,企业在与大学生签合同前,先签一份“用人意向书”,意向书的签订即意味着双方劳动协议已产生。
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关责任,从而缩短“真空期”;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学生一毕业,即应被视作一名“社会人”。
已有录取意向的企业更不得因非大学生主观意愿的原因而出尔反尔,“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国家倾其财力培养大学生,企业怎么可以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