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媒体在传卫生部门准许外资独资举办医疗机构,此前外资在国内开设医院,须采取合作或合资模式,外资上限为七成。媒体所传来的消息外资能独资举办医疗机构,会否给国内医疗行业带来大的冲击?能缓解看病难吗?
卫生部此次拟批外资独资办医,是新医改提倡的“多元化办医”迈出的重要一步。它能给我国的医疗行业带来多大的变化,要看多大程度上能改变现有的国有医院垄断局面。目前我们还无法知晓具体的政策倾向和力度,但国有医院“管办不分”突破难度大,外资医院与国有医院的巨大待遇差距短期内难以明显缩短,外资医院恐怕仍将延续其高端定位,对普通患者就医处境的改善没有太大效果。
国有医院垄断难以突破
在中国内地1。8万家医院中,国有医院占94%以上。这些大医院垄断了绝大部分的政府资金、医疗技术和人才。
自1985年政府对医院进行“放权让利”的市场化改革,使得这些国有医院的运营动机由公共服务转向利润最大化。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仅为世界各国的平均值的三分之一,为了弥补投入的不足,1985 年,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允许医院将药品加价15%。2005 年出台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还增设或调整了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提高了手术费、床位费等,并给予医生更多的物质激励。由此逐步形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此后,中国政府于 2006 年设立了医疗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试图寻找解决方案。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国务院计划在3年内投入医改资金8500亿元,但一直成效不大。
因为真正处于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无甚进展。对中国公立医院的症结,业内一致认为根源在于“管办不分”:管理权在卫生系统,经营权也在卫生系统。一个城市最大的中心医院院长往往同时是该地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而如果没有强制性政策,很难让他们主动交出医院这部分职能。
只要新医改的“管办分开”尚未真正取得突破,多元办医的新政策不会很快给国内医疗市场带来大的冲击。因为“管办不分”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消除公立和非公立的藩篱,在市场准入、政策环境和行业监管等方面难以获得平等的地位对待,使得非公立医院不能与公立医院处于同一个竞争起跑线上。例如,外资医院在科室设置上考核很困难,长期批复不下来;税收按营利性医院缴纳,不享受公立医院的税收减免,拿不到医保定点、医护人员职称评定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