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统计,大部分器官移植手术术后存活率已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患有心脏病的成年人,手术后3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即使是“第一杀手”癌症,5年存活率也已经达到男性65%、女性78%。
今时今日,罹患重大疾病而正常生存的并不在少数。著名歌手蔡琴,早年间曾罹患乳腺癌,现在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年逾八旬的意大利指挥大师阿巴多,在1999年罹患胃癌,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经治疗后重返舞台,去年还带领琉森节日乐团在北京连续演出四场……可见,只要能够合理应对,重大疾病并不一定等于绝症。
有一句老话“此物有病治病,没病防身”。“此物”在今天看来,完全可以理解为“财务”。合理规划个人财务,不要让自己或亲人再得上“经济绝症”。充沛的资金不仅在紧急时刻(得病时)可以以备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在紧急过后(治愈后)也能为自己安排舒适的生活。
三、应对重大疾病的财务安排
1、医保不是“万能保”
长期以来,“医保”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我国普通百姓面对疾病威胁的重要保障措施。特别是2010年以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医保”制度还在不断完善——在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一老一小”正在普及,大学生医保正在深入,特别是范围最广的城镇职工医保也在不断进步。
以北京为例,今年就有提高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住院大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在职职工门诊的医保报销比例等几项措施。在这几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市在职职工医保的全年支付上限将达到30万元,目录内的支付比例也将达到85%以上。
尽管在不断完善,但医保并不是“万能保”。目前,我国医保制度的主要风险缺口有以下几项:起付线以下、封顶线以上、支付比例之外、目录以外。
对于北京的一般职工来讲,如果某一次治疗都在三级医院进行,在目录范围以内,起付线以下部分合计3100元,支付上限达到30万,在30万额度用满的情况下,支付比例以外部分共4.4万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