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2011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
就在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投资型保险狂欢的背后,是定期寿险、医疗险等消费型保险的式微与缺位。
“从保险行业的起源来看,消费性保险恰恰才是真正最基础、最体现了分散风险原理的保障型产品。”一位从事保险行业十多年、有产寿险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投资型保险产品,都以保险的外衣堂而皇之叫卖,但许多产品其本质内涵,已经大幅偏离了风险保障的轨道。
上述人士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趸缴和期缴的分红险产品,最重要的特征仍然是投资理财,“趸缴产品更为明显,基本就是比存款利率略高的储蓄替代产品,而大多数期缴产品的主险也都是返还型的终身寿险、养老险等,归根结底都是投资储蓄的一种安排。”
在每年高速增长的保费之中,意外保障、医疗保障等消费型功能被大大边缘化:意外险大多只有与保费基本相当的所谓保额,而重疾、医疗等在更多的时候被与终身寿险捆绑销售。
“一般趸缴型产品,都有意外险保障,但基本都与保费相当,1万块的保费如果发生契约约定的意外事件,赔偿的也就是1万左右的保额,这点保障所对应的风险保费大概最多也就十几块钱吧。”该人士称,“营销渠道所销售的长期期缴产品,按理说应该具有更强的保障功能,但现实是,消费型产品多与长期返还型产品捆绑销售,单独售卖的很少。你为了买一个消费型重疾,就必须要搭上一个保费更高的终身寿险。”
而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来源于对保费的饥渴,以及市场对消费型保险认知程度的缺乏。
“消费型保险,比如说意外险,一单保费可能就只有几十块,一般的定期寿险一年也就几百块、一两千块。对应的佣金、费用都很少,营销难度还比返还型保险来得高,业务员和保险公司都没有大的动力去做。”他指出,“投资型保险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单子,从渠道到保险公司,都有相当大的空间。”
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所做的一项关于2001年-2007年中国医疗开支及构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一方面随着农村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就整个社会而言医疗开支中个人支付的比例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但2001年时中国医疗总开支仅720亿美元,但到2007年已经飙升到161亿元——翻倍而有余。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