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王建华也有遗憾:“还是不够快,要是能像社保卡那样全市医院都能去、现场报销就更好了,什么时候才能像城里人一样呢?”
并不只有王建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据参与联合调研的市政协社法委特邀委员、《健康咨询报》记者孙力介绍,在调研走访的几个区县都遇到了这个问题。由于各区县之间还未建立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系统,仅有部分区县实现了区级医院住院病人的现场直报,其余基本为病人全部自付,然后到乡镇社保所报销。即使在实行现场直报的地区,由于住院病历信息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系统不兼容,住院费用结算和新农合补偿作为两个系统,仍然需要二次录入,现场减免和事后报销的录入工作量都较大,基本仍靠手工审核报销,工作量繁重。
“各区县的新农合政策标准有35种,农民交的钱数不一样,从35元到120元不等,报销额度不一样,五花八门。”孙力认为,看同样的病,在不同区县参合的农民所花的钱也不一样,这样有失公平,应该制定科学的标准作为参照。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刘可
本版制表/文华
委员建议
1.新农合用社保卡即时结算
不同系统使得性质相同的两种医保从参保途径到报销方式出现了不同的差异。“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现在是两套系统干一件事,对时间、人力、物力等是一种浪费。”市政协委员吴文彦说。
吴文彦认为,相关部门应改变较分散的县级统筹、多部门管理的做法,对这种二元医疗体制进行整合运行,由市人力社保局统一管理。“城镇居民医保的优势在于统一及时结算,通过市级统筹抗风险能力强,新农合则在于农民缴费较少、负担较轻,可以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她建议,将新农合并入城镇居民医保系统,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新农合的定点医院全部实行联网并通过社保卡统一即时结算。“由一个部门主管,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提高效率。”同时,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中来,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新农合”的优惠政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