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养老金年年增长,医疗报销比例越来越大,社保卡让门诊费“零垫付”,农民工、外地人逐渐实现社保全覆盖……五年来,北京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福利惠及的人群越来越广泛。
企退人员养老金翻番
从2007年至2012年,社保待遇得到大幅提升,像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已达2516元,较之2006年翻了一番有余。
从2007年以来,北京市基本实现“穷了有人济、残了有人助、病了有人治、老了有人养、死了有人送”。2010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065元;目前,养老金平均水平又激增至2516元,与2006年的1254元相比,翻了一番有余。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450元左右,增长了3倍。
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
在医保待遇方面,仅2010年,北京陆续出台的包括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人工器官报销标准,扩大诊疗项目范围等医保八项惠民措施,就减轻群众负担25亿元。如今,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分别增长77%和114%,达到30万元和15万元。
2010年,社保卡时代开启,首次实现了门诊费用“零垫付”。参保人员门诊费用报销周期由过去的几个月缩短为几十秒,彻底解决了医疗费报销周期长、群众垫付负担重的问题。
外埠户籍人员北京退休
2011年7月1日起,参加社会保险异地转移到北京市的外埠户籍人员,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前提下,可在北京市办理退休手续,并按规定享受北京市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
与此同时,农民工养老保险缴纳标准与城镇在职职工“平起平坐”,这意味着农民工退休时,不再只能领取一次性待遇,而是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今年4月,农民工医保待遇也与城镇职工看齐,不但住院可报销,门诊报销也对其放开且退休后可享免费医保。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