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近期将发布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目前,该指导意见基本确定了三个方向:一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二是可以动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三是交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这一天的到来是诸多商业保险公司期盼已久的。对当前低迷的保险业而言,保险公司参与医保将给商业健康险市场带来怎样的机遇?中德安联人寿首席执行官陈良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剖析新医改下商业健康险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证券报》: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长期处于“供给缺位”的状态?
陈良:2010年中国医疗消费总额达1.82万亿元,其中个人支出占比41%,而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比仅为3%,这个比例对于保险业而言是非常遗憾的,但同时又意味着极其诱人的市场前景。
在如此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为何商业健康险市场份额始终不高,是个值得行业反思的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目前市场销售的健康险产品虽然众多,但同质化有余而创新不足,尚不能满足客户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很低,以2011年为例,占比尚不足5%,这些都是外界感觉商业健康险“缺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保险意识层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作为保障型的健康险往往是消费型险种,这对于中国投保人而言是个挑战——花钱买了保险,如果没有发生理赔,似乎钱就“打了水漂”。特别前几年资本市场繁荣,又将大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了保险的理财功能,对健康险的购买动力更加不足。市场对健康险反应的冷淡,又会反过来影响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业务上的推动力度。
《上海证券报》:《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有望于近期出炉,允许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这一政策将对商业健康险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
陈良:医保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根基和主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医保体系,提高国民的医疗保障福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一步。借助医保全面铺开的网络和低费高保的福利性特点,让城乡居民拥有大病保障,这对大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补充。
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首先是对健康保障意识的一次大范围普及。与此同时,医保在大病保险上选择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这本身就是对商业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服务品质的重要肯定,有利于改善大众对商业保险公司的信任感和认知度。作为社会医保的重要补充,商业健康险可以发挥其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