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6月,上海地区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6.85亿元,同比增长24.48%。
近年来,北京保监局在推动商业健康险的专业化、规范化上做了大量工作,为高端医疗保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新医改”要求,自2010年开始,北京保监局推动开展了行业健康险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次年4月正式上线,信息平台能够接收、整理和储存在京保险公司上传的全部健康险业务数据,并将提供统计分析、风险控制、快速理赔三项服务。目前,共有66家在京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加入了平台,运行效果初步显现。
同时,2011年以来,北京地区逐步实现了健康险信息标准化。一方面,通过《经营规范》,统一了行业健康险规范代码体系(公用业务代码表),明确了各公司健康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即要能完整准确记录理赔涉及的就诊医院、疾病诊断、医疗费用、意外损伤原因等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在健康险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按照“优先采纳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原则,统一了健康险经营数据的录入标准。如疾病诊断标准使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及北京市社保及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另外,2013年1月1日,北京保险业正式实施《北京地区健康险经营规范》。该规范从健康险业务经营、信息技术、理赔服务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各公司健康险经营有了标准和约束。规范的实施对于促进北京地区健康险专业化发展、提升保险公司经营能力、规范市场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险服务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承保理赔等基础普遍型服务,第二个层面是在基础普遍型服务之上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
北京保监局称,基础普遍型服务是当前健康险信访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些是对理赔标准、理赔金额有异议,有些是对保险公司工作方式、服务人员的态度不满意。高端医疗保险同样会涉及类似情况。北京保监局将继续指导行业研究制定行业理赔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客户: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儿
北京保监局对本报表示,高端医疗保险契合“新医改”要求,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有助于服务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目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