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通恒智投资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琥,一直致力于外资医疗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研究,在他看来,“伪高端”的提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高端医疗是舶来品,但在美国是没有高端健康险这个词的,也许是中国人为了突出险种特色而特别发明的。更重要的是,经营健康险本身就和其他险种不同,本身就容易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遵循国际惯例,高端医疗保险在个人投保时没有强制体检这个环节,保险公司会相信投保人在投保问卷上对自己健康状况及过往疾病的阐述。为什么核保上如此宽松?
袁颖晖觉得规则需要市场慢慢地接受,“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体检发现,一旦保险公司要求体检,那么风险就转移了。你不能在事后主张客户没有如实告知,因为人家体检了,是你自己没有发现。”
虽然安盛保险在上海经营高端医疗这几年来也一直是收不抵支,但袁颖晖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觉得诚信体系的建设不是朝夕之间的,保险公司还是该先练好内功,主要做好三点:客户群体选择;销售渠道选择、培训;核保和风险控制。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很多信息都可以做到共享,风险控制技术是可以有一定保障的。业务系统必须强大,同时足够数量的医学背景的专业两核人员,加强对于网络医院的稽核工作。系统应该可以实时监控投保人的就医状况,及时预警。”袁颖晖说,对于大的疾病,保险人不是做事后理赔,而是参与到整个过程,做到事前、事中的监控。
借东风:“健康”“保险”产业需政策支持
目前国内经营高端医疗保险的公司除了最早开展经营业务的招商信诺,保柏等,中资公司如平安健康、太平人寿、中国人寿、阳光人寿、大地财险等也都参与其中。近两年,由于寿险和财险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收缩粗放经营的中低端市场战线,抢占高端市场成为不少公司的新方向,高端医疗亦成为了集中抢占的新地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