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医疗保险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在个人财务规划中,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医疗保障,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理财的一个重要目标。许多消费者都投保了医疗保险。那么,商业医疗保险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另一项数据则是美国一家最近获得4800万美元C轮融资的慢病管理公司Omada,目前仅有2万名用户。中国的慢病管理软件经常会宣称自己拥有数十万用户,而事实上成熟的慢病管理运营经验却提示,核心用户数可能并不高。Omada表示近几年的目标仍然是管理的效果而非用户数量的猛增。
Omada的案例首先说明一个问题,即依赖医生资源去做疾病管理仍然是很难的,医生的精力、时间以及经济动力都意味着靠医生去做疾病管理并不现实。Omada的模式是通过专业的体重管理,配合线下线上的教程,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辅导,主要的服务资源是全职专业教练。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有全职的专业人才,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频率,但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病人和保险公司对由非医生资源建立起来的这一套疾病管理,要认可其效果是很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要证明其有用本身就不容易,而且保险公司往往更注重于短期内看到的直接效应,无法量化和看到效果的项目本身在他们的购买清单上就处于后面的位置。
其次,是否有人会使用这些项目也是保险公司考虑是否买单的要素之一。虽然说创业公司可以说,只要保险公司买了单,自然会员就得到了这些服务,如果是免费的,为什么不用?而事实上,用户在医疗服务上也是要花时间的,而他们的迫切性决定了他们首先会花时间在什么样的服务上。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最多的时间用在了医生端,然后是获得检查和产品这个链条上,最后才可能是非医疗资源提供的服务。而正如第一组数据揭示的,只有对自身健康最有积极性的人才会主动参与疾病管理项目,而如果本身没有动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仍然是很难的(哪怕是免费)。因此,作为迫切性最末端的服务,依靠专职人员的疾病管理仍然是一个细分领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远未及从医疗服务端下手控费那么直接。
最后,疾病管理仍然是一个需要个性化的服务,普适性不强,很难用互联网的流量思维快速做大。而保险公司的非迫切性支付意愿,以及个人端支付的困境,很难支撑起纯粹的疾病管理公司。
因此,保险公司虽然几乎都在推行各种疾病管理项目,部分自己做部分通过外部服务或合作,但初衷和很多创业公司的目标并不吻合。相比纯粹的控制费用——也就是直接降低多少费用,保险公司的出发点更多是增加和用户接触的节点,通过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行为,通过这种行为的改变去改善治疗的效果。因此,这些项目有更多的营销和用户培育意义,这类项目对控费的直接影响远不及整个服务架构的改变来得直接有效。因此要想用这样的动力和逻辑去支撑起一个单独的产业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直接控费
美国保险公司从过去几年在投资数字医疗和服务领域中得出这样的经验,必须选择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去节约成本,而且要注重短期内体现效果。这背后的原因是,用户经常换保险公司,美国雇主经常一到两年就换一个保险服务商,而数字医疗工具很难在一两年内体现出对成本控制的效果。简单来说,如果坚持每天跑步能让一个人10年后患心脏病的概率降低30%,那是10年后的事情,而且那30%也是不确定的,或者说难以量化的,无法对保险公司短期内的成本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