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对报销型
医疗保险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为渴望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本土及海外商业医疗保险企业开启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当商业保险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站稳脚跟后,生态系统中的其它参与者,包括私立医院,亦将紧跟这一步伐。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自2010年以来飞速增长,年均增幅高达近36%,截至2015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410亿元人民币(367亿美元)。
中国报销型商业保险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尽管中国各大寿险公司纷纷推出
重大疾病保险,但提供报销型医疗保险的为数甚少。毋庸置疑,中国寿险市场的盈利性远远胜过医疗保险市场。
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在中国发展不足的原因有许多。例如,中国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裨益缺乏认知,保险公司缺少强大的消费者销售渠道。此外,由于报销型医疗保险的覆盖十分有限,销售此类保险的保险公司很难和医院以及其它或许能提供有关患者和治疗结果数据的机构达成紧密合作。这让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很好地设计产品并为之定价,以及进行赔付管理。这一局面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报销型医疗保险的赔付率极高且难以预测。在中国,只做报销型产品的医疗保险企业几乎很少能盈利,导致了保险公司没有动力进一步开发报销型产品,以及在这一领域内继续投资。
市场的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尽管报销型个人医疗保险在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但整个市场仍会大幅增长。多重趋势将助推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首先,中国政府新近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政策制定者深谙中国
社保体系的局限性,鼓励消费者购买和选择商业保险。相关举措包括:针对商业保险购买者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