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重疾险标准定义能否解信任危机?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作为纯保障型产品,重疾险已经成为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保险产品之一,也是各家保险公司的销售重点。那么,重疾险标准定义能否解信任危机?

  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一度沸沸扬扬的“重疾险风波”也许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它不仅给整个行业创造了一次集体审视自身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重大疾病保险重疾标准定义制定工作的进程。

  然而,就在重疾定义办公室紧锣密鼓地工作、重疾标准定义渐行渐近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认真地想过:标准定义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重疾险风波造成的信任危机呢?

  重疾险的前世今生

  相对于传统的人寿保险意外保险产品,重大疾病保险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南非最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推出重大疾病保险,承保的重大疾病仅限于癌症、心肌梗塞、脑中风以及需要重大外科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术)的冠状动脉疾病等7种。此后,类似险种在英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和销售,逐渐成为人身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来自科隆再保险的专家说:“重疾产品1995年进入中国。引进初期,该产品一般定为定期附加险,只承保心肌梗塞、脑中风、癌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尿毒症、重要器官移植等大病。随着近几年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商业医疗保险。1998年后,各主要寿险公司均将重疾产品修改为主险产品,其后该产品的个人营销保费一路攀升,一度占据个人寿险新契约的保费首位。时至今日,重疾仍是广受民众欢迎的保险产品。”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260亿元,其中重疾保费收入占70%以上,而终身重疾产品(包括保险期到70岁以上)的销售业绩又占到重疾产品销售额的80%以上。截至2006年6月30日,健康险保费累计收入19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93亿元,同比增长21.23%,占人身保险累计保费收入的8.46%。

  从备受追捧到屡遭诟病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疾产品成为国内健康险市场的主流产品,说明其产品理念与中国的医疗消费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目前,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仍较低,尚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购买保障全面的医疗险产品,那么用相对较为便宜的价格购买长期重疾产品来抵御大病带来的风险就成为了消费者的现实选择。“即使是那些已经拥有社会基本医疗的在职员工,重疾产品不仅不与社保冲突,同时可以缓解罹患重疾后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保报销目录外的医疗消费支出。”某保险专家如是说。

  此外,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重疾产品风险易于掌控,经营成本低,不必投入较大的风险和服务成本,销售和管理模式与长期寿险类似。保险公司自然会下大力气来推广该产品。科隆再保险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几乎所有的寿险公司都推出了重疾产品,基本覆盖了重疾的主要产品形态。”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