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坎坷,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下称“新华人寿”)的发展历程或许再恰当不过。
一度粗放式高速成长,加上众多历史难题的羁绊,使得新华人寿戴上了偿付能力不足的枷锁,且一戴就是五年。2010年底股东增资140亿,2011年末,先后在港沪两地挂牌上市后,新华人寿偿付能力危机终解。
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5.95%,达到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II类要求。
“无论是140亿元股东增资还是上市,都给新华人寿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彻底解决。”在新华人寿董事长康典看来,经历了十五年的高速发展后,因外部市场的巨大变化,新华人寿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
2011年,新华人寿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47.97亿元,位列国内寿险市场第三。其中,分红型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79.40亿元,占整体保险业务收入的92.8%;与此同时,银保业务同比下降了8.1%。
在分红险一险独大、银保市场大幅收紧的情势之下,新华人寿决定走深耕寿险的战略转型之路: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现有业务持续增长、坚持变革创新、坚持价值和回归保险本源,抓住城镇化和老龄化两个历史机遇。
“保险公司不能忘了自己姓"保"。”日前,康典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新华人寿不能满足于现有业务的增长,要意识到现有业务内在矛盾;在处理价值和规模关系时,坚持价值,回归保险本源。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一季度末,新华人寿共实现保费收入350.76亿元,同比增长16%。
回归保险本源
《21世纪》:你认为到底保险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哪一种,靠业务本身赚钱,还是靠投资?
康典:我倾向更多地站在靠业务本身赚钱的立场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因为街上流行什么就认为是最好的。我是做投资出身,之前想过是否应该走自己熟悉的路径,来新华人寿之后发现不能这么看。
第一,投资实际上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人们习惯性的逻辑是投资赚钱,很少想到投资赔钱,包括之前金融业曾经产生过的巨额不良资产等,多是投资形成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保险投资不是风险投资,只能以审慎的态度去做,不能冒风险,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回报、高盈利。
如果一个寿险公司把命运全部系在投资上,这个公司就危险了,这不是一个稳健的公司,而是在赌博。把保险公司的盈利、生存持续都押注在投资上,等于逼着投资走一条冒险的路,而另一边公司在费用控制上撒开了,不承担责任,这样两边都不对头。
第二,保险这一边,现在已经到了保单获取成本难以为继的状态。市场的恶性竞争,大家为了生存不惜代价地拼费用。费用砸不动了,这个队伍也没法用了。
我们这两年在不断灌输意识。不能单独靠拼费用,否则最后胃口会越来越大,要使队伍逐渐成为训练有素的职业化队伍,不能跟流沙似的,呼啸而来,呼啸而散。所以,保险营销这边,一定要把费用空间挤出来。
在我看来,投资是锦上添花,保险要立足根本,要能站得住,没有投资依然站得住。
《21世纪》:公司对此采取了那些措施?
康典:新华人寿去年就开始推全面预算管理。在费用控制方面,将越来越紧、越来越严格。今年将推价值导向体系,就是不再单纯看你拿回来多少保费,而是根据给公司贡献了多少价值,以及为此花了多少成本来进行考核,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我们正在制定,在跟下面分支公司沟通完成后,下半年开始试行,明年正式实施。
《21世纪》:年报中曾指出,新华人寿在经历了十五年的高速发展后,因外部市场的巨大变化而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但不应该用一种激烈的方式转一个急弯。你理想的转型路径是怎样的?
康典:新华人寿的转型,其实是从2010年中就开始推动,现在正在逐步地转。因为我们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发展比较快,所以弯不能转得太急,要平滑过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