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报》:据统计,从2001至2011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一直较小,平均约占人身险总保费收入的7%。商业健康保险多年来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陈良:近十年来,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总保费收入不足10%,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保险意识来看,中国人往往认为只要参加社保,就能覆盖了大部分风险。其实并非如此。社保只是最基本的保障制度,且保障额度小,一旦遇到大病医疗,个人需要支付一大笔钱,增加家庭负担。以2010年中国医疗消费为例,当年医疗消费总额为1.82万亿元,其中个人支出占比就达到了41%,而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比仅为3%。由此可见,中国家庭不可忽视商业健康险。
第二,从家庭理财规划来看,前几年资本市场繁荣,许多家庭将钱投入股市进行投资,对健康险等保险产品关注不多。
第三,目前市场销售的健康险产品虽然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
第四,在国外,健康险大部分通过团险渠道购买,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假如在国内税收优惠能拓展至商业健康保险领域,或许能推动健康险市场的大力发展。
《上海金融报》: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精耕健康险领域。中德安联如何看待中国健康险市场潜力?
陈良:在国外,健康险在寿险中的占比高达30%;在中国,这个比例不超过10%,尽管如此,从2006年至2010年,商业健康险团险年复合增长率为23%,个险年复合增长率为20%,因此中国健康险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病比例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据卫生部发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包括癌症、脑中风、冠心病、尿毒症等疾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约有2.6亿,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有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隐患。慢性病的治疗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治疗花费不少,通常心脑血管病、癌症一次住院费用20000元左右,虽大多可以纳入医保,但诸如胃肠吻合器4000—5000元,靶向治疗药物每疗程数万元等等,则需患者自行承担。其二是彻底根治很难,需要长期治疗。
为此,随着市场上各种健康险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满足客户在健康保障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护理、失能方面等细分险种的推出,非常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上海金融报》:日前,《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未来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将划出一定比例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随着大病医保新政全面铺开,对于中德安联来说,有哪些机遇?
陈良:医保在大病保险上选择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是对商业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服务品质的肯定。作为社会医保的重要补充,商业健康险可以发挥其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