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业内普遍出现“增员难”现象,加上代理人脱落率长期高企,个人营销员制度遭遇发展瓶颈。今年6月初,保监会下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善保险营销员待遇和保障、建立规范的保险营销激励制度等措施,直指保险公司“基本法”弊病,这对于国内保险业300多万名营销员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面对监管者坚定不移的改革态度,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表示,“在过去几年,尽管保险业面临放缓的环境,友邦一直专注于回归到营销员渠道的根本,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连续三年来,友邦营销员收入均以30%的速度增长,这就很容易吸引到高素质的营销人员,他们会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份终身的事业,而不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在打造营销员渠道方面,我们遇到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成长的烦恼”,这并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需要将制度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因此在2013年,友邦提出继续深化营销团队改革。”蔡强表示,目前我们在制度、文化、岗位责任等方面已经初有成效,但在营销员销售技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培养。
据蔡强介绍,友邦将重点打造各级营销员渠道,尤其是招募高素质人才,通过大量培训来提升销售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营销员制度改革方面实现“四化”,一是职业化,将保险业作为终身的事业和职业,而不是兼职;二是制度化,以制度为基础,这是友邦发展的根基;三是专业化,依据友邦“全面保障,稳健理财”的经营理念,将整个团队带进专业化理财的发展方向;四是信息化,今后友邦营销员人手一部Ipad,未来的工作前台将从前端的客户发掘转向活动量管理和需求分析,直到买单和后台服务,进而形成一体化的销售平台。
从储蓄到保障
产品转型回归本源
自中国保险业入世以来,投资型保险产品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同样造就了寿险产品结构的投资化倾向。2000年,中宏人寿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分红保险”产品。在此前后,投连险、万能险等投资型产品也相继引入中国,随着资本市场回暖,投资型保险成为各大寿险公司迅速推高保费规模的“法宝”。
近年来,面对业务增速下滑、偿付能力下降、投资收益下行和经营效益下挫等窘境,中国保险业面临着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传统经营模式亟待转型。
“在内外部复杂的环境下,保险业最重要的是回归保障根本。在产品转型上,首先找准保险产品定位,从发展"储蓄替代型"产品转向开发保障型产品。”蔡强称,总体来看,由于当前储蓄类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产品功能以储蓄为主而以保障为辅,因此让本想购买储蓄型产品的消费者自觉受骗,这也是销售误导的根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保障型产品的需求将日渐升温,人们会更加注重消费型的保险产品。因此,友邦也将重点放在保障型产品的设计及销售策略,真正依据客户的保障需求出发进行销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已经提出新一轮的社会保障大计,这将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医疗保障体系,住院、大病等健康保障需求会越来越高。蔡强认为,随着今后中国家庭收入的增多,“财富金字塔”应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以高保障产品、年金储蓄以及长期投资理财产品为“金三角”式的保险投资理念。
据蔡强透露,友邦将会根据新近的市场调查推出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计划于2013年开发出满足中国市场保障需求的新型医疗保险产品。数据显示,目前友邦的保障型产品已经超过公司新业务50%的比例。(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