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民国第一才子谈保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作为一代宗师的胡适,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唯独对金融很少涉猎,人寿保险却是个例外,他在上世纪30年代几次提到人寿保险。
 
  第三,今天总得预备明天的事,总要使明天的境况胜似今天。
 
  要做到这几点,只有储蓄的一个法子。储蓄的种类很多,保寿便是今日世界最通行的一种方法。”
 
  这段文字之后就是那段保险业人士热衷引用的话。
 
  手稿的结尾,胡适说明了写这篇短文的缘由:一位姓邵的朋友,原先从事宗教事业后来改行做人寿保险,恳请他说几句提倡人寿保险的话,胡适应允。“我的朋友胡适之”在当年是人们引以为豪的一句话,胡适的朋友不仅有总统,有走卒,也有人寿保险的业务人员。这是胡适首次提及保险。
 
  这之后,在公开的文字记载中胡适还有几次提及保险。
 
  20世纪30年代的《申报》有一个“人寿保险”专刊,1933年4月9日这期专刊里,刊有胡适的一幅题词,在人们对人寿保险还比较陌生的年代,胡适可谓开风气之先。题词的内容如下:人寿保险含有两种人生常识。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壮年要做老年的准备,强健时要做疾病时的计划。第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所以微细的金钱,只须有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在当时民族保险业不发达,国外保险公司占据市场优势的情况下,中华人寿保险协进社请胡适题词可谓煞费苦心,而胡适欣然接受与他在中国推行社会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理念分不开,名满天下的胡适等于给人寿保险做了一次代言,也许是因为在美国生活多年更易于接受保险理念的缘故。
 
  胡适在1935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再一次提到保险:“到浙江兴业银行,到中孚银行,把寿险费及书籍保险费还了。”这说明胡适投保了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他日记中提到的浙江兴业银行和中孚银行都是当年中美合资的泰山保险公司的股东。
 
  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到美国纽约定居,直到1958去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10年胡适经济上更是入不敷出。当他心脏病复发入院治疗时,医疗费也没有着落。他曾想过要在美国购买保险,但被拒之门外。对此,他感慨地说:“美国资本主义很坏,我这个年纪大了后,我想保险,他们嫌我年纪大,嫌我心脏病。”
 
  缺少投资理财意识的胡适之所以对人寿保险情有独钟,我想除了朋友的熏陶、美国生活的影响之外,估计与人寿保险独有的慈善救助色彩契合了他毕生追求的人权理念有很大关系。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