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老虎伤人 保险赔不赔?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动物园老虎伤人,保险赔不赔?本文还是从社会风险管控的角度切入,研究运用保险工具进行风险识别、风险管控和风险化解,研究包括商业性动物园在内的商业性经营场所风险管控问题。
二是调整功能结构,回归保障本位。按照保险业“国十条”的界定,保险行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但是有的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过于突出发展资金融通功能,忽视了社会管理功能。在实务中表现为,过分销售理财型的保险产品,淡漠风险管控,很少对风险管控、预防投入人财物,往往在理赔上出现“拖赔、惜赔甚至无理拒赔”。
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多次重申“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的理念,为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这样保险行业就可以投入更多的人财物进行风险预防,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结合案例一来说,保险行业作为专业的风险管控行业,要加强对投保机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例如,督促动物园增加监控设备安装的数量、优化安装监控的位置,对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对于监控发现游客翻墙,及时进行跟进管控,能够及时阻止其翻墙行为。从现在的报道材料显示,动物园已将咬亡游客的老虎击毙,与其采取如此的善后处理手段,倒不如将风险管控节点前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阻止游客翻墙入院等节点上。从保险公司经营端看,要将保险责任和投保机构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履行保险条款相挂钩,保险责任要与之相呼应,不能是两张皮,切实发挥保险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三是优化治理理念,提高治理能力。从广义上来说,社会上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单位在开展经营和社会活动中,都存在自身的风险。为了应对风险,同一类行业的机构往往自发组织起来,组建互保机构进行行业风险管控。更多的机构是通过投保的手段,引入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管控。如果在此种方式下,投保机构首先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其次要执行保险公司下发的《安全隐患通知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一家机构不发生常识性的风险事故。
站在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全社会要树立系统性、全局性、预防性的理念,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消除全社会的风险隐患,减少风险事故,而不是在事前消极敷衍,等待酿成大祸才引起重视。例如,今年1月26日在哈大高速发生多车连环车祸,如果管理部门安装监控等技术手段,采取严格限制车速、限制车距、限制车量等措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车祸;再如,2014年8月2日发生在昆山的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在厂房设计、线路摆布、员工培训等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存在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形,如果管理部门通过安装远程监控,事实监控粉尘的浓度,事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伴随着高速公路发展、机动车辆的大量使用等因素,风险隐患的节点更多,风险防范的难度更大,社会治理树立系统化思维,前移风险管控节点,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进行赔偿,对相关人员进行纪律、行政甚至是刑事问责。
针对本文提及的营业性动物园老虎伤人案件,在网上有一篇《老虎咬人后为何不用麻醉枪》的文章,详细分析了两地动物园在处理措施的短板。从两起事件的画面看,动物园方处理风险的手段是极其落后的,纵使有更多的安保人员奔赴现场,但是缺少非常有效的手段,终归收效甚微。
管中窥豹。本文研究的案例只是众多风险事故的“冰山一角”,以此为例进行剖析,主要是提供一种思维的角度,提高全社会风险管控的主动性、有效性,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