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起,到深圳67家公立医院看病的患者感受到了新的变化:拿到手的收费单里,药费有了较大的减少,而诊疗费有了相应提高。这费用的一降一升,直指此轮新医改的目标:医药分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项改革迈出了“温和”的第一步,但还未触及药价虚高的本质,同时,怎样让医生的价值真正体现,如何维持社保基金、医院及患者的利益平衡,都有待改革进一步深化。
取消加成让患者得实惠
自7月起,深圳取消67家公立医院药品15%的加成,切断医院、医生开方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同时分级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标准,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半月谈记者最近探访了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等公立医院了解到,部分患者对改革后费用变化的直观体会虽不是很明显,但一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用药周期长,对降价的举措纷纷叫好。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人委”)统计显示,改革后,深圳次均诊疗费用、次均药品费用下降。7月份与6月份相比,67家公立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为196.2元,下降4元,环比降幅2%;其中药费74.6元,下降10.8元,环比降幅达12.7%。社会药店药价在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都普遍降价。
由于医院和医生的用药激励减弱,过度用药逐步得到遏制。7月份与6月份相比,公立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了2.4个百分点。每百人静脉输液量环比下降20.7%;百人抗菌药物使用量同比下降2.2%。
关注医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认为,目前的改革只是取消了在采购价之上加的15%的部分,而在目前广为诟病的以药养医体制中,医院还有在药品采购中20%到30%左右的回扣。应进一步将社会零售药店纳入社保网络,打破医院垄断药品零售的现状,让药品价格在竞争中回归合理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