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保险胜过奢侈品 内地赴港投保创天量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内地客户现在去香港买买买的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各种香港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也设计不同的优惠活动,吸引来自内地“金主”。
“卖保险真的是躺着赚钱,和我在私人银行工作的待遇不差上下,而且相对更轻松。”来自上海的叶先生去年刚在香港结婚,跟着之前私人银行的老板一起转型,成立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经营包括英国保城、美国友邦、安盛等多家保险公司业务,最多的时候可以做到月入20万港元,尽管只有27岁,但已经在红磡附近看房准备随时入手,让很多港漂羡慕不已。
“我的客户主要是来自上海和成都,从几千美金到几万美金不等,一张10多万美金保单就可以有二三十万港元的保费佣金,我肯定是要拿创业的眼光看待保险才会有意义呀。普通卖保险这只是一种产品,创业的话,这个是一个产业链的结合,通过保险可以认识不同的人和行业,挖掘更多机会。”他说。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单季,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金额增至创纪录的169亿港元,同比大涨138%,同比涨幅亦刷新历史纪录。在内地客户熟悉的尖沙咀海港城,奢侈品店旁的排队长龙已经不见,而在英国保诚保险签约的柜台前挤满了说着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内地客。
除了保险公司个人代理和小型的保险经纪公司以外,包括海通国际、广发香港等很多中资券商也获得了保险的牌照,在香港券商其他业务板块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险的业务异军突起,成为增幅最快的亮点板块,作为境外整体财富管理的一部分,部分新进入香港的中资券商也在盯着保险这块“来钱”的业务。
保单融资、家族信托关注倍增
FT专栏作者张立伟最新撰文表示中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两种趋势,第一是高收入阶层大规模向外转移资产;另外,中产阶级大幅增加杠杆购买住房。随着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加快,更多的内地客户想配置一定的美元资产来有效对冲货币风险,走向香港是他们的第一步,而买香港以美元计价的保险算是最基本的选择。
根据记者采访了解,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高净值客户会选择做保单融资。根据廖颂平的粗略估计,就他接触的客户,保单数目而言,内地客户做大额保单的比例不到10%,医疗和重疾、子女教育占主导,大约90%的比例;从保费金额来讲,保单融资占比约为60%,这种模式对于国内的高净值客户而言会渐渐成为“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