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保险,为何推广效果不佳?在业内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保险公司为了降低风险,销售只针对团险,广大的民众很难享受得到益处
12月20日,据保监会官方公布的消息显示,第四批经营个人税优
健康险名单正式公布,
光大永明、
民生人寿等7家公司正式获批经营税优健康险业务。截至目前,被纳入经营税优健康险范围的阵容已扩容至23家。
所谓的税优健康险,指的是能够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的商业保险,主要是用于补偿被保险人经公费医疗或基本
医疗保险等补偿后剩余的自负医疗费用。该项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效果并不显著,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税优健康险总保费规模仅为0.71亿元,仅有4.4万左右人次参保。
税优健康险的优势何在?发展瓶颈究竟在哪里?未来税优健康险业务将如何发展?在税优健康险政策实施近一年之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税优健康险优势明显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2日,市面上推出了27款税优健康险产品。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税优健康险产品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就体现在个人税收上,购买税优健康险产品的保户,每个月都有200元的额度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当于每个月的个税起征点从目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3700元。
其次,与一般的商业
健康保险相比,税优健康险产品不会因为被保险人过去有疾病的病史而拒保,并且可以带病投保,保险公司方面还保证可以续保,这突破了以往健康险产品对既往症拒赔的规则。
税优健康险产品是一种费用报销型健康险,主要用于补偿
社保、企业补充的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的比例,按照保监会的要求,税优健康险产品报销的自付比例至少在80%以上,如果税优健康险一年的简单赔付率低于80%,保险公司将会把简单赔付率与80%的差额部分返还至被保险人个人账户。同时,产品也涵盖了一些特定门诊和慢性疾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