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保险创新生态系统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风险意识的增强,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将旗下的健康险险种推陈出新,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呢?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被定位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生力军”,政府政策红利正在落地中。另一方面,伴随社保体系的改革、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居民财富水平的提升、医疗技术的进步等趋势,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不断释放。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间,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647.74亿元,同比增长79.94%,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然,在行业产出“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更须关注发展的“质”要如何得以提升。可以说,保险业之所以被“委以重任”,关键就在于对“效率”和“多样性”的追求,着眼点就是市场主体不断创新、藉以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和保障体系运行效率、满足民众多元化保障需求的能力。但我们同时也看到,目前健康险仍然存在专业性不强、结构失衡等问题,产品功能重收入替代、轻费用补偿,运行“寿险化”,难以引导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税优健康险试点以来,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并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实际上,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商业机构经办、承办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只是对社保部门功能的简单替代,实属不必。如果商业机构不能体现在效率方面的优势,不能通过创新发展承担制度角色,各种支持和辩白也会越来越虚弱无力,健康保险行业也有可能失去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
 
  客观地说,健康保险创新并不容易。任何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一定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科学的理念、完善的政策和机制以及参与各方的能力作为支撑。但健康保险产业链复杂,涉及卫生体系“四梁八柱”、主体繁多,要构建一套健康的、良性循环的健康保险创新生态系统,必须要有贯穿全价值链的、创新导向的监管流程和政策环境,引导多种来源资本和各类企业/主体的专业技术能力积极投入、共同作用。
 
  首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涉及基本医保、卫生、财政税收、保险监管等各个方面,顶层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创新面临的政策环境,仍然有诸多限制。例如,保险业一直在积极探索为客户提供更成本有效的、从前端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到最终的危重病治疗等一系列新型健康管理服务,在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的同时,帮助消费者获取合意的健康服务、并节约医疗资源,实现民众、行业与国家共赢的局面。但目前保险公司难以介入并影响医疗过程,医疗费用风险管控空间和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不能为支付方留好合作“接口”,我们理想的创新局面就无从依托。医保合作能力的不足,可能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健康险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再例如,根据监管要求,税优健康险产品要采取“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的创新万能险模式,同时要大大放松核保要求,这本来可以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更具创新性的风险控制技术,比如“治未病”,但由于监管办法同时规定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保险公司所付出的健康管理成本可能就得不到合理补偿,公司自身的独特优势也难以发挥,反而不利于促进创新。未来,要特别注重广泛吸收、协调包括卫生与保险业界、学界以及政府各部门多方面的意见,形成切实可行的、鼓励创新的顶层设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