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姓“保”也姓“健”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下,稍有闪失,就会积劳成疾。提早准备好一笔健康专项费用以备不时之需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客户购买健康险产品,不仅希望得到健康保障,也希望保险公司能整合医疗资源,为其提供健康服务。国外健康险公司大都强调促进健康,而不仅是提供保障。比如,英国健康险公司BUPA的企业文化是“活的更长、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Longer,healthier,happierlives)。澳大利亚健康险公司Medibank的企业文化是“更健康”(ForBetterhealth)。美国奥斯卡公司提出,并不是选择健康人作为自己的客户,而是让自己的客户变得更健康。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应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广大客户和健康服务机构的独特作用,为客户建立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就诊管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这既能起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效果,又能通过主动地干预措施或影响客户管理自身健康状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提高健康水平,走好健康保险姓“健”道路。
支持保险机构配置医疗资源
美国、德国等国家将“医院-医生-保险公司”组成一个医疗资源网络,有效加强了对医疗行为的管控,减少过度医疗的发生。我国商业保险机构虽然有较强的精算和风险管控能力,但由于与
社保机构、医疗机构之间还缺少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缺乏医疗数据来源,合作层次较浅,在基本医保经办和大病保险业务中的角色主要限于服务性角色,无法充分发挥支付方对于医疗行为的有效约束,医保控费手段有限,不利于形成良性的生态体系。第一,建议加快医疗信息系统接口、医疗数据和“三大目录”的国家级标准化建设,用以指导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与各地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的系统对接,建立医疗数据共享和更新机制,这也有利于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有效衔接,全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对医疗行为实时监控和医疗费用智能审核,减少不合理医疗支出,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第二,建议赋予商业保险机构在更大权限内参与医疗费用管控和支付方式改革,将医保控费端深入推进到医院端和医生端,形成政府和市场的风险管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