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其他 > 正文
赴港买“美金单”保险依然热度不减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香港上面上主流的保险产品有重疾保险、人寿保险、分红保险,主要是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以及宏利保险这三大公司。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前几天,白领张女士夫妇双双向所在的工作单位请了两天假,急急忙忙赶到香港。他们此去并非去旅游,而是去购买香港保险。张女士懊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得晚了:“不少朋友前几年就买好了,我们听说这件事已经晚了,必须马上行动。”他们夫妇给五岁的女儿买了份理财保险,自己各买了一份重疾保险。但是有趣的是,他们对于这份保险的大部分具体条款、甚至是收益率,其实并不清楚。
 
  从去年开始,“到香港买保险”成了一件时髦的事。不少市民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与香港保险代理人取得联系,并亲赴香港买美金保险。不少网络论坛上都能找到各种“香港保险攻略”,比如签单点位于海港城,最好两人同行,一人排队签单,一人取号到银行开卡,每支排队都要排上几小时,如果碰上老资格的代替人并且足够幸运的话,当天就能完成一系列手续,不然就要2-3天等等。有的攻略还会友情提醒,代理人的套路是办完事后请客户在海港城的餐厅吃一顿,不要错过这种附送。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曾在去年11月底公布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贡献489亿港元保费,贡献率近四成。而记者熟悉的一名从业15年的香港保险代理人郑先生则透露说,去年下半年一直持续到过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内地客户多得惊人,他们最多一天接待11批客户,工作量远超负荷。春节过后客户渐少,三月开始回升,每天至少也要接待五六批,但大单客户比以前少了。
 
  内地客户到香港买保险冷热究竟因何而起?郑先生是香港本地人,虽说和内地客户打了多年交道,但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觉得,更多人可能还是跟风为主。而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一些市民在香港买保险时已遇到麻烦,大公司美金单的保险,也并非看起来那么美。
 
  收益竟然没有想象的高?
 
  与许多市民一样,精明的上海白领朱女士热衷香港保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防止人民币贬值,用美金保险对冲一定汇率风险,二是因为香港保险能够全球配置,收益率和分红率都比内地同类产品偏高。朱女士给刚刚出生的女儿买了一份分红险,类似于一份理财产品,她每年支付3.5万美元左右,总共缴款期限设定为5年。今后,孩子成年、读大学、参加工作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都能拿到保险公司一笔分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