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几种被排除的肿瘤。许祖德教授指出,其中“鳞状细胞癌,预后是不好的,因为表皮的癌很早就转移了。黑色素瘤厚度低于1.5mm,但谁也不能保证它就不会转移。另外,像乳头状甲状腺癌,这种肿瘤的情况是,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年龄越小预后越好,预后很差的就变成了恶性肿瘤”。
同样的争议出现在病理诊断方面。
某保险公司在释义条款中如是规定,“癌症诊断是指由专门从事病理解剖或病理诊断的医生依据病理证据作出符合上述癌症定义的诊断……任何组织涂片检查和穿刺活检结果不作为病理证据”。
许祖德教授指出,穿刺活检应该可以作为确诊依据之一,“因为,现在的穿刺跟以前的不一样,以前是细针,现在是粗针穿刺,取出来的是一条组织”。
据他介绍,现在的粗针穿刺,可以达到组织学检查的标准。由此得出的病理报告可以交给临床医生,作为手术的证据,而病理医生对这样的报告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既然我们病理医生都需要承担这个(穿刺活检的病理报告)法律责任,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能将其视为确诊的病理报告?”许祖德教授对上述规定感到不解。
“‘任何组织涂片检查和穿刺活检结果不作为病理证据’,这样的规定过于严格,是没有道理的。”许的另一位同事——朱世能教授直言。
严格限定:重疾险或成空头支票
上述几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很多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都有一定的延伸性,并不能恰如释义条款所严格限定的那样。如限定过于严格,势必会引发一些理赔纠纷。
令医学专家奇怪的是,某保险公司认定的良性脑肿瘤,不包括垂体肿瘤、脑囊肿、肉芽肿、脑动静脉畸形、听神经瘤、脑膜和脊髓肿瘤。朱虹光教授笑称,“这些排除之后,就没什么良性脑肿瘤了,也只剩下胶质瘤”。
“胶质瘤是没有边界的,由于没有明确的占位,所以,很难切除干净。另外,没法解释条款中所指的‘永久性的神经损失’,因为死掉的神经细胞无法表现,怎么证实呢?”许祖德教授说。
“这个范围窄了一些。至少间变型脑膜瘤是要保的,脑膜瘤发病率比较高,表浅手术比较容易。而且在手术之后,还要放疗。而涉及放疗都应该要保。”朱虹光教授指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