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保疾病迅速增加,既有市场需求因素,更有市场竞争因素。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精算师称,保险公司都希望制造一些营销的噱头。“实际上,30种大病的保障功能和10多种可能相差不远,因为部分新增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高,或者是干脆将一种病拆分为几种。”
该精算师继称,如此一来,这些发生率不高的疾病就成了“空壳条款”;恶性竞争之下,很多不具备严格精算基础的险种也出现,例如禽流感险、非典(图片-新闻-网页)险等。记者获得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表明,2005年1月-10月,该司理赔的疾病总数只有10多种而已。
承保疾病数量的超速增加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增加了代理人向客户解释的难度,影响营销成效。而增加病种实际上是在增加保险公司的风险;华而不实的“空壳条款”,则成了投保人质疑的软肋。此次友邦保险的遭诉即是一端。
重疾险定义之辩
除承保数量外,重疾定义的不同也是焦点。前述代理起诉友邦保险的唐女士质疑的重心即是重疾的定义。其代理律师称,友邦重疾险合同对某些疾病的释义违背了基本医学原则。
而记者在采访中亦发现,内地医学界多数对于重疾险的条款存有不同程度的质疑。
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法务处(专门负责保险条款设计)经理彭振龙称,目前内地市场重疾险的问题在于本地转换不彻底,只是照搬海外经验,没有贴近本地医生的临床经验。如保险公司认为某项疾病需满足3项条件,但临床认为满足两项就可以了。
2月28日召开的人身保险产品创新与规范座谈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表示,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国外产品,从语言、用词的生硬翻译到责任的简单照搬,使得一些产品出现“水土不服”。
值得一提的是,再保险公司对重疾险合同的条款也有重要影响。国泰人寿精算师吴俊宏称,再保险公司提供重疾险需要数据基础,特别是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包括再保险公司也承认,重疾险的发生率主要是国外的经验。
彭振龙称,保险公司应该在“再保”和临床之间取得平衡。
“台湾市场是通过采纳医学意见,来解决保险和医学临床之间的认识差别的。”彭振龙称,在台湾市场,核准重疾险需要提交两份材料,除监管机构把关外,还需要医生的医学意见。但在内地市场,监管部门并没有明文要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