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海表示,关于互联网对寿险其他领域的深入,可谓是“一切皆有可能”,但前提是让互联网消费者能够简单地读懂条款,有相对良好的体验。互联网保险产品必须做到方便,简单,便宜。
险企展开互联网争夺
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无疑是十分诱人的,截至2013年末,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18亿,网购总额超过1.7万亿元,与当年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基本持平。
为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国寿、新华等大公司纷纷掷出数亿元的巨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安更是将互联网业务提升到与线下业务平齐的高度上。中小公司则通过淘宝、微信开展互联网业务。据新京报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家保险公司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有39家保险公司在天猫商城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互联网对保险公司来说,除了渠道的诱惑之外,还包括成本的诱惑,它带给险企一种用低成本拓展业务的可能。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互联网对传统寿险最大的冲击就是消灭中介渠道,将中间环节的成本全部让利给消费者。“我们此前和淘宝合作的‘乐业保2号’价格是5块钱,如果没有互联网,卖这种5块钱的产品,我们绝对会赔死。”
多家在互联网上售卖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险企负责人表示,网销的理财保险并不能为保险公司带来收益,保险公司做这样的产品,只是为了赚人气、拓市场。
人才也是险企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焦点,曾有险企高管坦言,搞传统保险的人来做互联网新事物总是味道不对,产品设计、互联网推广、运营管理、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
毕海告诉新京报记者,泰康创新事业团队共有40多人,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但绝大多数员工仍然出自泰康传统寿险领域,有过互联网从业经历的员工依然是少数。
为了实现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平安曾从互联网企业大量招揽高管,除了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涛招至麾下出任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外,还将先后在微软、英特尔担任高管的吴世雄挖至平安金科,作为平安互联网战略的“掌舵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