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疾险创新看车险未来发展趋势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重大疾病保险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险种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重疾险产品呢?
三、财险公司应该主动进行服务创新和客户资源整合。寿险公司基于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不断发展,不断整合客户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投资医院、兴建养老平台。但反观财险公司缺乏对汽车后市场的客户需求整合能力,似乎也缺乏某种意愿。深究分析起来,无非是拿费用去找代理公司或4S店上车险规模更容易,易于完成业绩考核;而打造一体化的车险后端服务费力费时,短期并无效益。此种行为在中小公司身上表现较为明显,根据相关报道,某地地区4S代理车险,保险公司要付50-60%的天价手续费。这种短期的功利行为,无异于自残,同时也不断造成了中介渠道要挟车险公司的最有利武器。保险公司其实最有能力成为车险客户的资源整合者,在汽车后市场的上下游产业中,应具有核心的话语权,但可惜的是,产险公司并没有珍惜这种天然权力。甘心成为车险赔款的财务支付者,而不是成为客户用车利益的问题解决者。
我们从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基本上是基于用户思维而非单纯的客户消费,其实“羊毛出在猪身上”早已耳熟能详,但大多数车险公司没有意识到,在客户汽车出险后定损维修这件事上,保险公司实际上是拿品牌和利润在为汽修行业增信和背书。
如果作为一个车主和消费者跳出车险行业看,笔者就一直纳闷财险公司为什么会把车辆定损这种理赔环节推到客户一端。如果说基于人的医疗行为,有事前事后的核定必要,那么基于车辆损失,保险公司为什么不站在客户一边,替客户采购修车资源,把车修好交给客户呢。车辆保险定损的实质,就是赔款的买单者不认同客户与维修厂达成的维修价格,要压低赔款,扩大车主自负额,车主自然和汽修厂站在一边,反而倒是修不修好车,与保险公司的本质工作无关了。
车险公司要改进服务创新,应该充分借鉴重疾险对后端服务链的不断延伸,就医绿色通道、私立高端医疗等综合的健康管理与附加值服务不断升级,使得保险的消费者不断在后续麻烦时,得到服务尊严。同样车险公司应该学会“宠坏”自己的客户,澳州最大的车险公司IAG集团,在数年前就为车主提供基于车损的简单理赔流程、英国的车险公司也推出理赔一站小秘书,即:发生简单事故——交车给保险公司——给予代步车服务——车修好后保险公司归还——客户交还代步车。车主要不需参与理赔及维修的内部流程。当然如果车主对维修不放心,现在移动互联技术完全可以实现APP在线远程观看修车全流程和所有维修档案。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通过招标优选维修资源,实现了对客户车辆维修的质量承诺。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国外一些车险公司,已通过服务整合把客户“宠坏”,如果辅以其它用车相关增值服务,完全可以长期留存忠诚客户。而反观国内的车险公司,遇到问题把维修质量推给维修厂,让客户自选维修单位,进而演变成定损后赔付现金,修车好坏自负,理赔报销流程复杂,车主往返奔波。这种错误就是教育客户的思维,逼着车主成为车险理赔专家。其实IAG等国外先行公司的实践已经证明,逐渐培养客户惰性和习惯性,是中国车险费改后服务竞争的必然方向,保险公司深入保险事故维修领域后,自然也能通过生态圈,深入到其它车辆后市场领域,比如组织车主俱乐部,代客采购加油、优惠洗车美容、新车团购等,如果没有保险事故车客户整合,车险公司的客户基础就会散乱,其它后市场采购优势也很难建立,二者相辅相成,其核心就是保险公司拥有“懒惰且信任保险公司”的客户,最终成为车主问题解决者,而不是修车的财务买单者,让购买车险的客户享有更多服务尊严,才是车险服务全面升级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