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肖女士今年40岁,四年前购买了终身重疾保障,中间在业务员的劝说下,她又追加了保额至15万元,该保险品种一旦重疾发生,可赔付两倍保额,身故可赔付三倍保额,年缴保费8000多元。今年肖女士感到每年交8000多元只保重疾,似乎不理想,她想能否将保单调整一下,重疾保额低一点,再增加一些分红型的养老保险,总保费不变更。但保险公司的回应很坚决,无论怎样调整,均需先退保,再购买新保单。肖女士很不解,一张缴费期限长达20年的保单,怎么就不允许中途变换一个保障内容呢?买保单时由于保险业务员不专业,投保人购买保单未必就是理性的,应当给投保人一个修正的机会。
许多市民购买保单时相信了业务员的指引,未认真阅读保单条款,等到明白保单条款真正含义时,早已超过犹豫期与保单调整期。不少投保人不理解,保单中途转换怎么就这么难?
昨天,深圳大学风险与保险管理系教师陈静称,中途转换保单,等于是投保人将转嫁给保险公司风险进行的调换,比如重疾降低,增加分红型养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就是两种风险完全不同的产品,精算框架与费率完全不同。因此,很难随意变更。
某保险专家称,当前中国保险业,先退保再更换品种,各家公司均可做到。但如果说更换品种后,其保单生效期还是与老保单一致,没有一家公司做得到。有些设定了保单的转换期,但是,实质上也是退保后再买新保单,不过免去了核保、体检等环节,新保单的生效期也是更换调整的日期。
这位负责人分析称,客户认为缴费四年了,没出过险,但是,大数法则已经生效,保险公司已经付出了成本,所以,首先需要扣除成本才能变更险种。所谓扣除成本,对客户而言就是退保,即只能退现金价值。
精算原理不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金融产品的特性均具有不可变更性,不仅是保单,银行的一个五年期定期存款,如果不到期客户要提现,也只能获得活期利息,这是一个道理。
他表示,保险产品费率厘定很复杂,与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年龄、职业及经济周期情况等诸多变量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费率。如果投保人希望保单未到期就变更保障内容,从精算上讲有太多变量无法预先设定,也就无法进行准确精算。“不仅中国保险业做不到,据我了解,西方国家也没有这种服务,根本上讲就是精算技术不支持。”
国外指数型保险专门对抗通胀
陈静老师认为,对于保险业来讲,最大限度地满足投保人的需求是永恒的话题,这方面中国保险业还大有空间可努力。中国保险产品品种仍待丰富。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