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投保前怎样全面衡量投保人的各类风险,给投保人一个完整的、分阶段实施投保方案,更好满足投保人的需求。
另外,在产品丰富性上还大有可为。比如,能够对抗通胀的保险险种。国外就有指数化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投资运营,确保投保人到期获得的保障不受CPI影响,也就是说保单保额不是一个死的数字。比如保额是10万元,指数型保险产品是保证保单到期时,该保单仍具有10万元的真实购买力,而不是10万元保额。
保单贴现给投保人一选择权
郝演苏教授介绍说,国外有保单贴现业务。相比退保能更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比如,某位长者的终身型保单,到期后身故加现金价值及投资收益的保单总收益为100万元,当这位长者活到七八十岁时,如果选择退保,就会损失身故利益。此时可将保单的受益权进行转换,比如以90万元贴现。对于长者来讲,这一贴现额好过退保所得,对保单贴现权的投资者来讲,其风险就是长者预期寿命究竟还有多少,活得太久,投资有损失,相反,投资获益可能很大。
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产品?郝演苏认为,根本原本是中国还没有大批投资超过20年、30年的保单,客户需求群并未成熟。
国外保单保障中途升级常见
另外,郝演苏介绍,国外同行还有产品升级服务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一个投保人年交保费3000元,可能只保4种重疾,随着年龄增长,经济能力增加,可以追加部分保费将重疾范围扩大到10种,或者增加总保额。“有点类似软件升级,这个在国外很常见,但中国目前也做不到。”他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