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在偷偷用你的钱
具体到现在买的保险产品上呢,比如两款大病保险产品,消费型的每年交900块,缴费20年,能保障到60岁;而返还型同样保障的保险,每年要缴费3500元,如果你没有得病,那么在你60岁的时候还要返还你10万元。在这两种类似产品中,为了最后获得返还金额,返还型保险要比消费型保险每年多付出2600元,那么这个投资算式就应该是:
假设2600(1+x)29+2600(1+x)28+2600(1+x)27……2600(1+x)10=10万最后得出的x≈0.033
这么算下来,假设一位30岁的投资者,如果每年用2600元投资,连续定投20年,在60岁时想获得10万块的收益,这个投资者就要在这30年里获得3.3%左右的收益率,3.3%的投资水平很难获得么?
在过去的20年,投资中国股市的指数获得的平均收益是16%—这是个约数,因为在20年前中国股票市场还没办法进行指数投资呢。更稳定的债券市场呢?3.3%的投资收益率大概是比较短期的国债的收益率,如果一个投资者定期投资20至30年的国债,收益率可以达到5%左右—所以如果保险公司收了那些返还型大病险投保人的钱,然后再把它换成两份,一份是900块,用作投保人的风险拨备和运作这件事情的费用;另一部分呢,他们悄悄地投资了长期国债,在若干年后只要国家不倒闭,他们就可以从长期国债的收益里拿出一部分给投保人,然后把中间的差价归自己,这么算来,保险公司贩卖同样保额的保险,返还型的比消费型的更要多赚一份国债收益差额,而实际上,我怀疑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作为一个智力还算正常的投资者连续定投20年,在30年后获得10万的收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大概率事件是,在长期的投资中如果这个投资者常看《第一财经周刊》并且具有一般的投资成绩,其投资的收益会达到15万左右。最基本的办法,投资者也可以自己去买长期国债,而根本不用通过保险公司。
买管你到死的保险
问题结束了么?好像还没有,比如我的一个从事保险的朋友就给我出过一道选择题:A先生,45岁,他在续交大病保险时有些忐忑,因为他……在此那个朋友给我列举了这个A先生种种健康上的问题—供选择答案是:1、他不需要增加保费;2、他需要增加保费50%3、他需要增加100%的保费。我以我有限的保险知识猜测是答案3,但那个朋友告诉我应该是答案4,保险公司拒绝和A签订保险合同。说到这,那个朋友哈哈大笑,因为他戏弄了我这个伪专家,而我却冷汗直冒:A先生才45岁,也许他还有大好前程,保险公司就对他说“你去死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